傷者患有原發性疾病是否可以減輕事故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是一個常見的法律問題,減輕賠償責任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本文將從法律規定和案例分析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上海交通事故律師就來帶您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一、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規定:“在行為人侵權時,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原發性疾病或者殘疾等情形,如果對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的,可以適當減輕行為人的賠償責任。”
該規定的適用條件為:
被侵權人或其近親屬患有原發性疾病或殘疾;
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根據該規定,如果被侵權人或其近親屬的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那么可以適當減輕行為人的賠償責任。這種減輕責任的情形是法定的,也就是說,只有符合該規定的情形,才可以適用該規定。
二、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起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描述:
小王駕車行駛時,因過失將車輛撞到路邊,造成行人張某受傷。張某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發現自己患有肝病,經醫生診斷,肝病已有多年。小王認為張某的損傷與其原發性疾病有關,主張減輕賠償責任。
分析: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被侵權人或其近親屬患有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如果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可以適當減輕行為人的賠償責任。在該案例中,小王主張張某的損傷與其肝病有關,因此可以減輕賠償責任。
但是,減輕賠償責任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必須存在,并且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在該案例中,雖然張某患有肝病,但是否存在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的重要原因作用,需要進行具體分析。如果張某的肝病與事故沒有直接關系,或者雖然存在一定關系但并不是導致損害的主要原因,那么就不應該減輕小王的賠償責任。
根據上海市法院的相關判例,原發性疾病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的認定,應當從醫學角度出發,進行具體的鑒定和評估。具體來說,需要考慮原發性疾病的類型、程度、治療情況等因素,以及原發性疾病和事故損傷之間的因果關系。只有在確定了這些因素后,才能判斷原發性疾病是否應該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三、結論
綜上所述,被侵權人或其近親屬患有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如果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可以適當減輕行為人的賠償責任。但減輕賠償責任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必須存在,并且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在具體的案例中,需要從醫學角度出發,進行具體的鑒定和評估,以確定原發性疾病是否應該減輕侵權人的賠償責任。
在實際操作中,如果遇到類似的案件,建議當事人及時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規定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作為行為人的一方,也應該注意安全駕駛、遵守交通規則,盡量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四、建議和總結
作為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或者侵權人,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并且在交通安全中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在行駛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要超速行駛,不要疲勞駕駛,不要酒后駕駛。同時,對于交通事故的發生,應該及時報警并且保留相關證據,以便后續維權和索賠。
作為律師,我們需要熟悉法律法規,并且從醫學角度出發,對于交通事故中原發性疾病的認定和判斷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評估。在具體的案件中,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和處理,以保證案件的公正和合法。
綜上所述,上海交通事故律師認為,交通事故中患有原發性疾病是否屬于可以減輕侵權人賠償責任的法定情形,需要從醫學角度出發進行具體的鑒定和評估。同時,減輕賠償責任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原發性疾病或殘疾必須存在,并且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重要原因作用。在實際操作中,當事人需要及時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規定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同時,行為人應該注意安全駕駛,遵守交通規則,以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